首页     |     中心概况    |     技术领域    |     人才培养    |     研究成果    |     成果转化    |     服务企业    |     平台开放    |     运行管理    |     联系我们    |
 图片新闻 more
 通知公告 more
  • 【60周年校庆学术报告】...
  • 09-01
  • 【60周年校庆学术报告】...
  • 06-08
  • 天津市微生物代谢与发酵过...
  • 05-03
  • 学术报告通知(至善讲堂第...
  • 04-23
  • 天津市微生物代谢与发酵过...
  • 03-19
  • 学术报告通知(知行讲堂第...
  • 03-12

    国际著名期刊Green Chemistry连续发表王栋副教授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日期:2018-12-11

          近日,王栋副教授(郁彭教授团队成员)在含氮杂环化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化学及绿色可持续发展技术领域顶级期刊《Green Chemistry》(中科院JCR化学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为8.586)连续发表两篇研究论文。论文题目为“Metal- and base-free regioselective thiolation of the methyl C(sp3)-H bond in 2-picoline N-oxides”和“Catalyst-free three component synthesis of highly functionalized 2,3-dihydropyrroles”。

      研究论文“Metal- and base-free regioselective thiolation of the methyl C(sp3)-H bond in 2-picoline N-oxides”报道了一种以2-皮考林氮氧化物和硫酚为原料,四丁基溴化铵为催化剂,环境友好的乙酸乙酯为溶剂而开发的一锅法合成2-吡啶甲基硫醚的方法,具备简便、高效、绿色等特点。该方法实现了C(sp3)-H键转化为C-S键,反应产率高,选择性好,且无需碱或金属催化剂,并避免了卤代物的使用,环境污染小。对于突破以传统合成方法制备硫醚需要使用高度官能团化的卤代物为原料所存在的局限性,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论文“Catalyst-free three component synthesis of highly functionalized 2,3-dihydropyrroles”作为多组分反应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由王栋副教授、郁彭教授与我校外专千人Laurent教授合作完成(王栋为论文第一作者,Laurent为通讯作者,我校为论文第一单位)。论文报道了一种无金属催化的高效合成二氢吡咯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立体选择性高,绿色环保等优点,在原子经济性(原子经济性达到92.9%)和步骤经济性方面都具有极高的效率。

      王栋副教授致力于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合成研究,针对含氮杂环中的重点及难点分子-复杂吡啶衍生物包括氮杂香豆素,氮杂黄酮等,已开发出高效、简洁的合成方法,近三年在有机化学类top期刊《Organic Letters》,《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等已发表十余篇高水平SCI论文。


    文章链接:1.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9/gc/c8gc03072c#!divAbstract

               2. http://dx.doi.org/10.1039/C8GC00987B